《越调·天净沙·秋思》翻译及其赏析
《越调·天净沙·秋思》翻译及其赏析
《越调·天净沙·秋思》翻译及其赏析
马致远是河北省沧州市东光县人,因《天净沙秋思》而被称为秋思之祖(已选入7年级上人教版语文15课古诗5首之一)。另据考证,马致远是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人,东光县志和东光马氏族谱都有记载。元代著名戏曲作家、散曲家、杂剧家。
越调·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注释:
①残霞:残余的晚霞。[宋]沈与求《石壁寺山房即事》诗:“画桥依约 垂柳外,映带残霞一抹红。” ②轻烟:轻淡的烟雾。寒鸦:寒冬的乌鸦;受冻的乌鸦。[宋]秦观[满 庭芳]词:“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③飞鸿:飞行着的鸿雁。(南朝·宋]鲍照《数诗》:“四牡曜长路,轻 盖若飞鸿。” ④白草:本牧草。曲中系草名。[唐]元稹《纪怀赠李六户曹》诗:“白 草堂檐短,黄梅雨气蒸。”黄花:亦作“黄华”。诗词中或指黄色的花,或 指菜花、金叶菜。曲中指菊花。
译文:
遥看天际那一抹红霞,一座村庄孤独的坐落在夕阳下. 那轻淡的烟雾下,只见几只受冻的乌鸦。 想起白天飞行着的鸿雁. 飞翔着,飞翔在着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之中
赏析:
开头两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就给人造成一种冷落暗淡的气氛,又显示出一种清新幽静的境界,这里的枯藤,老树给人以凄凉的感觉,昏,点出时间已是傍晚;小桥流水人家使人感到幽雅闲致。12个字画出一幅深秋僻静的村野图景。古道西风瘦马,诗人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为僻静的村野图又增加一层荒凉感。夕阳西下使这幅昏暗的画面有了几丝惨淡的'光线,更加深了悲凉的气氛。诗人把十种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巧妙地连缀起来,通过枯,老,昏,古,西,瘦六个字,将诗人的无限愁思自然的寓于图景中。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这时在深秋村野图的画面上,出现了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漫游,愁肠绞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透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恰当地表现了主题,这首小令是采取寓情于景的手法来渲染气氛,显示主题,完美地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与此曲感情比较相似的还有杜甫一首诗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马致远一曲小令,短短28字,意蕴深远,结构精巧,平仄起伏,顿挫有致,音韵铿锵,直贯灵心。其四射的艺术魅力,倾倒古今多少文士雅客,骚人才子。曲中意味,既“深得唐人绝句妙景”(《人间词话》),又兼具宋词清隽疏朗之自然,历来被推崇为描写自然的佳作,堪称"秋思之祖"(《中原音韵》)更被王国维称赞其秋思为小令之最佳者。它勾画了一幅浪迹天涯的游子在深秋黄昏时刻孤寂无依的悲凉处境和思念故乡的愁苦心情。你看: 夕阳下, 乌鸦归巢, 小桥边,农人回家; 而荒凉古道上, 瑟瑟秋风中, 我们的主人公却是疲人瘦马,踽踽独行,夜宿何处, 明日何往?都还不得而知。这又怎不叫他愁肠寸断、倍思故乡! 全曲不着一"秋", 却写尽深秋荒凉萧瑟的肃杀景象; 不用一"思", 却将游子浓重的乡愁与忧思写得淋漓尽致。正所谓:“不著一字, 尽得风流。” “枯藤老树昏鸦,” 小令伊始,由近处着笔,“在一株枯藤缠绕的老树枝头,几只乌鸦守在巢边‘哇哇’怪叫”,就将一幅萧瑟肃杀的深秋景致展现在读者眼前,紧紧扣住了读者的心弦。 “藤”、“树”、“鸦”,本是郊野司空见惯的景物,并无特别之处,可一旦与“枯”、“老”、“昏”结合匹配,一股萧瑟肃杀之气立即从字里行间油然升起,笼罩在读者心头,再加上平仄的转换与音韵的配合,“平平—仄仄—平平—”,两字一顿,语调由低转高,再由高转低,“枯、老、昏”依次递进,紧压过来,让人顿感气息闭塞,真有喘不过气来的感觉。 “小桥流水人家,”诗人笔锋一转,读者的视线也跟着带向远方,一组充满和平安详生活气息的图画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高度紧张的情绪也因此一缓,长长地吐出一口气来。这既是对远处风景的诗意描绘,也表现了漂泊的诗人对悠闲恬静的田园生活的向往与渴望。在平仄的运用上,采用了“仄平—平仄—平平—”的组合方式,语调也因平仄的转换而显得欢快与和缓起来。“小桥流水人家”也因此而成为描写诗意的田园生活的千古绝句。 “古道西风瘦马。”诗人笔锋一收,又将我们从美好的憧憬与向往中拉回到无奈的现实里来:古道萧索、西风凋零、瘦马宛然,无论情愿不情愿,喜欢不喜欢,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浪迹天涯的孤行苦旅还得继续。“仄仄—平平—仄仄—”,音声一变,气息也由舒缓再次转为短促,显示出诗人的激愤的情绪,我们的心情也不由自主地跟着紧张起来。 “夕阳西下—,”“平平平仄——”我们的心再次被诗人揪起来:落日西逝,暮霭笼罩,颠沛劳顿的诗人今夜会宿在何处?明日还将去往何方? “断肠人在天涯。” 诗人此时愁苦之情溢于言表,是一种浓浓的离愁才下眉头,又上心头,所以“仄平平—仄平平——”诗人发出一声仰天浩叹,就此作结。 “伤心的旅人,在遥远的异乡漂泊流浪。”是伤心?是孤寂?是悲哀?是无助?还是无奈?又似乎是兼而有之。这既是诗人对人生际遇的感怀与嗟叹,也是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有力质问和无情揭露。整首小令初看起来,纯用白描手法,仔细揣摩,却又满是比喻象征。用词之精炼准确,结构之精致巧妙,寓意之深刻广泛,实为罕见。
这首小令寓情于景,生动的表现了一个长期流落异乡的人的悲哀。这首小令句法别致,前三行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义丰。 “断肠”二字为诗眼。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这首小令寄情于物,把凄苦愁楚之情,通过众多自然景物的鲜明形象,浓重的深秋色彩,刻画得淋漓尽致。
-
《双调·碧玉箫》原文和作者介绍
怕见春归,枝上柳绵飞[一]。静掩香闺,帘外晓莺啼[二]。恨天涯锦字稀[三],梦才郎翠被知。宽尽衣[四],一搦腰肢细[五];痴,暗暗的添憔悴。秋景堪题[六],红叶满山溪。松径偏宜[七],黄菊绕东篱。正清樽斟泼醅[八],有白衣劝酒杯[九]。官品极[一○],到底成何济[一一]?归,学取渊明醉[一二]。[一]柳绵:柳絮,柳花。苏轼《蝶恋花》。:“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
《双调·沉醉东风·村居》的原文及其作者介绍
茅舍宽如钓舟,老夫闲似沙鸥。江清白发明,霜早黄花瘦①,但开樽②沉醉方休。江糯③吹香满穂秋,又打够重阳酿酒。①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词:“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黄花:菊花。②樽:盛酒的器具…… -
《沉醉东风·村居》课后练习及其答案
茅舍宽如钓舟,老夫闲似沙鸥。江清白发明,霜早黄花瘦 ,但开樽 沉醉方休。江糯 吹香满穂秋,又打够重阳酿酒。茅舍宽如钓舟,老夫闲似沙鸥。江清白发明,霜早黄花瘦,但开樽沉醉方休。江糯吹香满穂秋,又打够重阳酿酒。(1)请简析前两句中“宽”和“闲”所蕴含的.意思。(3分)…… -
《南吕·一枝花·赠珠帘秀》原文及其作者介绍
轻载虾万须,巧织珠千串①,金钩光错落②,绣带舞蹁跹。似雾非烟,妆点就深闺院③,不许那等闲人取次展④。摇四壁翡翠浓阴,射万瓦琉琉色浅⑤。[梁州]富贵似侯家紫帐,风流如谢府红莲⑥,锁春愁不放双飞燕。绮窗相近,翠户相连,雕栊相映,绣幕相牵。拂苔痕满砌榆钱⑦,惹扬花飞点如绵。愁的是抹回廊暮雨萧萧⑧,恨的是筛曲槛西风剪剪⑨,爱的是透长门夜月娟娟⑩。凌波殿前⑾,碧玲珑掩映湘妃面⑿,没福怎能够见。十里扬州风物妍⒀,出落着神仙⒁。[尾]恰便似一池秋水通宵展,一片朝云尽日悬。你个守户的先生肯相恋⒂,煞是可怜⒃,则要你手掌儿…… -
《南吕·一枝花·赠珠帘秀》原文及其赏析
轻载虾万须,巧织珠千串①,金钩光错落②,绣带舞蹁跹。似雾非烟,妆点就深闺院③,不许那等闲人取次展④。摇四壁翡翠浓阴,射万瓦琉琉色浅⑤。[梁州]富贵似侯家紫帐,风流如谢府红莲⑥,锁春愁不放双飞燕。绮窗相近,翠户相连,雕栊相映,绣幕相牵。拂苔痕满砌榆钱⑦,惹扬花飞点如绵。愁的是抹回廊暮雨萧萧⑧,恨的是筛曲槛西风剪剪⑨,爱的是透长门夜月娟娟⑩。凌波殿前⑾,碧玲珑掩映湘妃面⑿,没福怎能够见。十里扬州风物妍⒀,出落着神仙⒁。[尾]恰便似一池秋水通宵展,一片朝云尽日悬。你个守户的先生肯相恋⒂,煞是可怜⒃,则要你手掌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