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竿而起的意思 揭竿而起的解释
成语名字: 揭竿而起
成语拼音: jiē gān ér qǐ
成语解释: 揭:举;竿:竹竿;指旗帜。揭竿为旗;奋起反抗。泛指人民起义。
成语出处: 汉 贾谊《过秦论》:“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 偏正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 竿,不能读作“ɡàn”。
近义词: 逼上梁山
反义词: 忍辱偷生
成语例句: 一时各路人马,揭竿而起,不分昼夜,兼水路纷纷入鄂。(白先勇《梁父吟》)
揭竿而起成语故事:
公元前209年,阳城地方官派官差押送900多名壮丁去渔阳守边,官差选陈胜、吴广管理壮丁,走到大泽乡遇到大雨,不能按期到达,按秦律规定这些人得全部处死,陈胜、吴广迫不得已,只好举起竹杆当义旗,进行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