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雅·白驹

白驹

  皎皎白驹,食我场苗。絷之维之,以永今朝。所谓伊人,于焉逍遥?

  皎皎白驹,食我场藿。絷之维之,以永今夕。所谓伊人,于焉嘉客?

  皎皎白驹,贲然来思。尔公尔侯,逸豫无期?慎尔优游,勉尔遁思。

  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

  《小雅·白驹》译文

  光亮皎洁小白马,吃我园中嫩豆苗。拴好缰绳绊住脚,就在我家过今朝。所说那位贤德人,请在这儿尽逍遥。

  光亮皎洁小白马,吃我园中嫩豆叶。拴好缰绳绊住脚,就在我家过今夜。所说那位贤德人,在此做客心意惬。

  光亮皎洁小白马,快速来到我的家。为公为侯多高贵,安逸享乐莫还家。悠闲自在别过分,不要避世图闲暇。

  光亮皎洁小白马,空旷山谷留身影。一束青草作饲料,那人品德似琼英。走后别忘把信捎,切莫疏远忘友情。

  《小雅·白驹》注释

  皎皎:毛色洁白貌。

  场:菜园。

  絷(zhí):用绳子绊住马足。维:拴马的缰绳,此处意为维系,用作动词。

  永:长。此处用如动词,延长。今朝:今天。

  伊人:那人,指白驹的主人。

  于焉:在这里。

  藿(huò):豆叶。

  贲(bì)然:文饰,装饰得很好。思:语助词。

  尔:你,即“伊人”。公、侯:古爵位名,此处皆作动词,为公为侯之意。

  逸豫:安乐。无期:没有终期。

  慎:慎重。优游:悠闲自得。

  勉:“免”之假借字,打消之意。遁:避世。

  空谷:深谷。空,“穹”之假借。

  生刍(chú):喂牲畜的青草。

  其人:亦即“伊人”。如玉:品德美好如玉。

  金玉:此处皆用作意动词,珍惜之意。

  遐(xiá)心:疏远之心。

  《小雅·白驹》鉴赏

  《小雅·白驹》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一首别友思贤诗。全诗四章,每章六句,前三章写主人竭力殷勤地挽留客人,后一章写客人走后主人还是希望客人能常寄佳音毋绝友情。此诗文笔优美,隐意深刻,刻画人物手法灵活多变,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交相使用,形象鲜明,栩栩如生。

  全诗四章,分为两个层次。前三章为第一层,写客人未去主人挽留。古代留客的方式多种多样。《汉书·陈遵传》载有“投辖于井”的方式,当客人要走的时候,主人将客人车上的辖投于井中,使车不能行走,借此把客人留住。此诗描写的主人则是想方设法地把客人骑的马拴住,留马是为了留人,希望客人能在他家多逍遥一段时间,以延长欢乐时光,字里行间流露了主人殷勤好客的热情和真诚。主人不仅苦心挽留客人,而且还劝他谨慎考虑出游,放弃隐遁山林、独善其身、享乐避世的念头。在第三章里诗人采用间接描写的方法,对客人的形象作了刻画。客人的才能可以为公为侯,但生逢乱世,既不能匡辅朝廷又不肯依违,只好隐居山林。末章为第二层,写客人已去而相忆。主人再三挽留客人,得不到允诺,给主人留下了深深的遗憾,于是就希望客人能再回来,并和他保持音讯联系,不可因隐居就疏远了朋友。惜别和眷眷思念都溢于言表。

  由上文所述可知,此诗形象鲜明,栩栩如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刻画人物手法灵活多变,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交相使用,值得玩味。

  《小雅·白驹》创作背景

  《毛诗序》以为此诗是大夫刺周宣王不能留用贤者于朝廷。朱熹《诗集传》说:“为此诗者,以贤者之去而不可留。”明清以后,有人认为殷人尚白,大夫乘白驹,为周武王饯送箕子之诗;有人认为是王者欲留贤者不得,因而放归山林所赐之诗。汉魏时期,蔡邕《琴操》说:“《白驹》者,失朋友之所作也。”曹植《释思赋》也有“彼朋友之离别,犹求思乎白驹”之句。今人余冠英《诗经选》以为是留客惜别的诗,上承蔡、曹,较合诗意。

  《小雅·白驹》名家点评

  宋代朱熹:“赋也。为此诗者,以贤者之去而不可留也。故托以其所乘之驹,食我场苗而执维之。庶几以永今朝,使其人得以于此逍遥而不去,若后人留客而投其辖于井中也。”(第三章)“言此乘白驹者,若其肯来,则以尔为公,以尔为侯,而逸乐无期矣。犹言横来,大者王小者侯也。岂可以过于优游,决于遁思而终不我顾哉?盖爱之切,而不知好爵之不足縻;留之苦,而不恤其志之不得也。”(第四章)“贤者必去,而不可留矣。于是叹其乘白驹入空谷,束生刍以秣之,而其人之德美如玉也。盖已邈乎其不可亲矣。然犹冀其相闻而无绝也。故语之曰:勿贵重尔之音声,而有远我之心也。”(《诗集传》)

  明代孙鑛:“写依依不忍舍之意,温然可念,风致最有余。”(陈子展《诗经直解》引)

  清代方玉润:“此王者欲者留其贤士不得,因放归山林而赐以诗也。其好贤之心可谓切,而留贤之意可谓殷,奈士各有志,难以相强。何哉?观其初则欲絷白驹以永朝夕;继则更欲靡以好爵,而不暇计贤者之心不在是也;终则知其不可留,而惟冀其毋相绝,时惠我以音耳。诗之缠绵亦云至矣。”(《诗经原始》)

  《小雅·白驹》后世影响

  《小雅·白驹》这首诗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白驹“作为一种意象广泛地存在于后世历代文人墨客的作品中,”白驹“意象常用来代指志行高洁的人。如魏晋曹摅《思友人诗》“感时歌蟋蟀,思贤咏白驹”,唐代骆宾王《幽絷书情通简知己》“穴疑丹凤起,场似白驹来”,唐代李白《送杨少府赴选》“空谷无白驹,贤人岂悲吟”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