薤露
薤露
薤上露,何易晞。
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
《薤露》译文
薤叶上的露水,是多么容易晒干啊!露水虽然今日被晒干,但明日清晨又会落在薤叶上。而人命奄忽,一旦死去,就再没有醒来的时候。
《薤露》注释
薤(xiè):植物名,叶子丛生,细长中空,断面为三角形,伞形花序,花是紫色的。
晞:晒干。
《薤露》简析
《薤露》本是送葬的哀歌。旧说出于楚汉之际的田横的门客,田横被汉高祖征召,半途自杀,他的门客哀悼他作了此歌。至汉武帝时,李延年分为二曲,《薤露》送王公贵人,《蒿里》送士大夫庶人。
《薤露》赏析
这篇歌辞是感叹人生命的短暂。歌从朝露感兴成篇。薤上的一颗颗露珠,迎着初升的朝阳,闪闪烁烁,晶莹璀璨,显得那样的美丽动人。没有太阳,朝露无从获得光彩,但又因为太阳的照射,它转瞬即逝。诗人则从薤上朝露领悟到人生命的极其短暂,于是感叹:“薤上露,何易晞!”这其实是人们从长期的体验中得出的对于人生的认识,偶借朝露而发。另一篇相和歌古辞《长歌行》与此篇颇有相近之处,其中有类似的句子:“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秦嘉《赠妇诗》说:“人生譬朝露。”曹操《短歌行》诗也说人生“譬如朝露”。可见,人生如朝露是一种普遍意识,而非个别人的一时想法。因为此歌以朝露比人的生命,所以歌的首二句感叹朝露,也就是感叹人生。将这两句放在开篇,可以发人深省。
将人的生命和朝露作对比,这已够令人闻之心惊了。可是歌的第三句进一步说,人的生命尚且不能同朝露相比:朝露虽然“易晞”,明朝却可以“复落”。诗人把人生说得那样可悲。说朝露“晞”而“复落”,令人自然联想到死而复生的意念,这意念由咏叹的主题决定,具有否定的内涵,最后一句“人死一去何时归”即是从这否定意念中引发出来,与第三句相反成义,并且作为否定意念的承担者。“人死一去何时归”的疑问,表现出对人生的迷惘。生与死的矛盾长期苦恼着人们,及时行乐或努力有所建树,便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此篇前三句造势,而把笔力贯注于第四句,这结尾一句如一声巨响,揭出全篇主旨。
田横介绍
田横是秦末群雄之一,原为齐国贵族,在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后,田横与兄田儋、田荣也反秦自立,兄弟三人先后占据齐地为王。
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统一天下,田横不肯称臣于汉,率五百门客逃往海岛(青岛田横岛),刘邦派人招抚,田横被迫乘船赴洛,在途中距洛阳三十里地的首阳山自杀。留居海岛的五百部属闻田横死讯,在岛上悲伤至绝,遂做《薤露》悲歌,在田横的墓前唱着这首挽歌,蹈海自杀。
田横岛位于青岛的即墨东部海域横门湾中,因田横五百壮士集体殉节于此而闻名遐迩。
田横五百士在田横的墓前唱的挽歌是:“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
薤露,薤(xiè):植物的一种,薤露指薤上的露水。
意思是:薤叶上的露水,瞬间即逝。韭菜叶上的露水,天一亮就消失了,第二天早上又出来又消失,这样反反复复,可是人死了什么时候才会回来呢?
西汉武帝时代的乐府协律都尉李延年把《薤露歌》分为《薤露》《蒿里》两首,《薤露》送五公贵人,《蒿里》送士大夫蔗人,使挽逝者歌之,呼为挽歌。成为汉送葬的挽歌。所以说这首中国古代著名的挽歌辞,就出自田横门人。薤露哀雅伤绝,非后世复有。这首汉代人作为通用的挽歌,“使挽逝者歌之”,不知历代感动了多少人,并成为历代大量挽歌创作的鼻祖。
《薤露歌》:“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
《蒿里歌》:“蒿里谁家地?聚敛魂魄无贤愚。鬼伯一何相催促,人命不得少踌躇。”
无论王公贵人还是平民百姓,对短促的人生和无法逃避的死亡,都一样无法释怀。把短暂的一生比作薤草尖上的露水,把生命的死亡比作阳光下露珠的消逝,是那么平凡而贴切。而正如“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人生的无法重复和逆转,无可解释,甚至无可言说。
-
增广贤文·下集
明朝
-
增广贤文·上集
明朝
-
杂诗
唐朝
-
陌上桑·日出东南隅
汉朝
-
子夜四时歌·秋风入窗里
南北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