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钗咏白海棠
薛宝钗咏白海棠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宜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薛宝钗咏白海棠》译文
珍重芬芳的花姿在白天也关上院门,提着水罐亲自浇洒长满青苔的花盆。
秋阶上有洗去粉红色的淡雅的姿影,带露水的台阶旁招来了冰雪般精魂。
清淡到极点才显出海棠花格外鲜艳,愁思太多怎能使花朵没有露珠泪痕?
为报答秋神化育之恩全凭自身纯洁,婷婷玉立默默无语地又到了黄昏。
《薛宝钗咏白海棠》注释
珍重:珍视,看重。芳姿:美好的姿态,指花容。
手瓮:可提携的盛水的陶器。
胭脂:即胭脂红色。洗出:洗掉所涂抹的而想出本色。北宋诗人梅尧臣《蜀州海棠》诗:“醉看春雨洗胭脂。”秋阶:秋天的台阶。影:指海棠花姿。冰雪:比喻刚洗过的白海棠凝聚着露水像白雪一样。露砌:洒满露珠的石砌台阶。魂:指海棠花的品格。这两句诗的大意是:刚浇上水的白海棠,像洗去胭脂的美女一样,在秋日的台阶上映出了她美丽的身影;又好像在那洒满露水的台阶上招来洁白晶莹的冰雪做她的精魂。
玉:指白玉一般的海棠。痕:就玉说,“痕”是瘢痕;以人拟,“痕”是泪痕;其实就是指花的怯弱姿态或含露的样子。此句的意思是花儿愁多怎么没有泪痕。
白帝:即西方白帝白招拒。是神化传说中的五天帝之一,主管秋事。《晋书·天文志》:“西方白帝,白招矩(矩亦作拒)之神也。”秋天叫素秋、清秋,因为它天高气清,明净无垢,所以说花儿报答白帝雨露化育之恩,全凭自身保持清洁,亦就海棠色白而言。凭:程乙本作“宜”,不及“凭”字能传达出矜持的神气。
婷婷:挺拔舒展、苗条秀丽的姿态。
《薛宝钗咏白海棠》赏析
首联“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描绘出诗人端凝庄重的性格。首句一语双关,因“珍重芳姿”而致白昼掩门,既写诗人珍惜白海棠,又写诗人珍重自我,刻画出封建时代贵族少女的矜持心理。诗人用“手瓮”盛水亲自浇灌白海棠,亦是爱惜花儿,珍重自我的一种表现。
颔联“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使用倒装,即“秋阶洗出胭脂影,露砌招来冰雪魂”。海棠色白,故云“洗出胭脂影”:洗掉涂抹的胭脂而现出本色,这正是宝钗性爱雅淡,不爱艳装的自我写照。“露砌”和“秋阶”同指白海棠生长的环境。“冰雪魂”指白海棠精魂如冰雪般洁白,亦是宝钗自写身份。
颈联“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进一步描写白海棠的色彩、丰韵之美。上句承“胭脂”句发挥,谓白海棠一洗颜色,淡极更艳,颇合艺术辩证法,实写自我身份:安分随时,藏愚守拙,而更显淑女之端庄凝重。下句承“冰雪”句开掘,谓白海棠清洁自励,宁静自安,岂如多愁之玉,留下瘢痕。“愁多”句应是以宝黛之多愁善感反衬自己的宁静娴雅。
尾联“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白帝”在此实指自然,全联的意思是说:白海棠愿以其清洁之身回报自然,她婷婷玉立,默然不语,迎来了又一个黄昏。这实际上是宝钗的内心独白和自我写照。“不语”一词可见宝钗的稳重,“凭清洁”之语更可见她自誉自信的心理状态。
此诗有意以白海棠关合自己,以花写人,反映出薛宝钗以稳重、端庄、淡雅、宁静、清洁自诩的内心世界。李纨评此诗第一,就是因为“这诗有身份”。
《薛宝钗咏白海棠》赏析二
薛宝钗这首诗借花自喻,极写了豪门千金端庄矜持的仪态,合乎“含蓄浑厚”。首联开头第一句即体现其“含蓄浑厚”的风格特色。“芳姿”两字,既是写花,也是写人。诗人爱惜海棠的美丽,洁身自爱,于是在大白天把门关上,隔断外面世界的喧哗。诗人亲自提水灌溉海棠,是因为洁白的海棠,象征着诗人自己高洁的品性。
颔联两句用的是倒装句式,顺回来即是胭脂影子秋阶上洗出,冰雪魂在露砌旁招来。这咏花之句却隐喻着薛宝钗的结局。所谓“洗出胭脂影”,就花而言,是说海棠是洗去所有的涂抹而显出原本的素白之色;对人来说,通常是指妇女因丈夫不在而不再修饰打扮。所谓“招来冰雪魂”,也是借花喻人。于花则是如冰雪般洁净;于人却是喻凄冷孤寂之处境。薛宝钗寡居的命运,此中又一次得到透露。
颈联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新颖的句法,将海棠的“白”与“洁”结合在一起描写。面对海棠,诗人没有直言其白,而是用“胭脂洗出”这一意象,写其洗尽铅华之态。海棠花瓣丰泽细腻,所以用胭脂来形容其质地,而“洗出”则脱去了胭脂艳丽的色泽,展示出海棠花洁白的面貌。“秋阶影”中的秋字,点明了海棠花盛开的季节。“秋阶”亦与“洗”字相呼应,诗人在灌溉海棠的时候,水流到地面上,将台阶洗得清洁如镜,正好映出了海棠花的倒影。上句“淡极始知花更艳”,正是薛宝钗做人处世的写照。宝钗为人“罕言寡语”、“安分随时”,做到“淡极”处之,因此她能笼络人心,得到上下的夸赞,达到“花更艳”的目的。下句“愁多焉得玉无痕”,将白海棠形容为玉,意思是说如果海棠多愁的话,花瓣上面就会有一些淡淡的印痕。这也是海棠将谢的迹象。有人认为,“玉”字是影射宝玉和黛玉两人。这一联既是宝钗的自许,也是其自我宽慰之辞。颔联中,“淡极” 与“更艳”,既蕴含着“红装”“素亵”,越发显得妖娆的美的法则,又蕴含着宝钗的深谋远虑、迁缓曲折的处世金箴。“愁多”句则从正反两面取义,机带双敲,既表达她对黛玉、宝玉的多愁善感的讥讽,又反衬出她的自矜、自信、自得和安分端庄的情怀和气质。
尾联两句更表现出薛宝钗“装愚守拙”,以夺取宝二奶奶宝座的巧计心机。这里,薛宝钗表白,要摆出她那“不语”,即与世无争的虚伪的姿态,要凭着自己的冰清玉洁偿报于“白帝”。这就是她对贾府掌权者所要表白的忠诚。
薛宝钗这首诗,写得雍容典雅,词语“得体”,很合她态度矜持、深藏不露的思想性格。但是,咏花明志,诗中表达的深意还是非常明显的。
《薛宝钗咏白海棠》创作背景
《咏白海棠》出自《红楼梦》第三十七回,是贾探春发起的海棠诗会的作品,由贾探春、薛宝钗、贾宝玉和林黛玉完成四首作品,其中这首诗是由薛宝钗所作。海棠诗会这一时间看起来还是大观园的“太平盛世”,但正统与异端的激烈搏斗;嫡庶之间的生死相争,已经连续发生。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年轻一代,在这座实际是危机四伏的“乐园”里,赏花饮酒,而衰亡的预感,也正在侵袭着他们的享乐生活。《咏白海棠》是咏物诗,在描绘物的形象中,显现着不同思想倾向的不同人物的面影。薛宝钗借咏颂白海棠,表达了自己遵从“三从四德”,谨遵封建道德修养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