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经·第五十二章
德经·第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袭常。
《德经·第五十二章》译文
天地万物本身都有本始,这个始是作为天地万物的根源。如果知道了万物的根源,就能认识万物;如果认识了万事万物,又把握着万物的根本,那么终身都不会有危险。堵塞住欲念的孔穴,关闭欲念的心门,终身都不会有烦扰之事。打开嗜欲的孔,就会增添纷杂的事,使你终身不可救治。能够察见到细微的叫做“明”;能够守住柔弱的叫作“强”。运用外在的智慧的光’返照内在的“明”。不会给自己带来灾难,这就叫做万世不绝的“常道”。
《德经·第五十二章》译文二
天地万物本身都有起始,这个始作为天地万物的根源。如果知道根源,就能认识万物,如果认识了万事万物,又把握着万物的根本,那么终身都不会有危险。塞住欲念的孔穴,闭起欲念的门径,终身都不会有烦扰之事。如果打开欲念的孔穴,就会增添纷杂的事件,终身都不可救治。能够察见到细微的,叫做“明”;能够持守柔弱的,叫做“强”。运用其光芒,返照内在的明,不会给自己带来灾难,这就叫做万世不绝的“常道”。
《德经·第五十二章》注释
1、始:本始,此处指“道”。
2、母:根源,此处指“道”。
3、子:派生物,指由“母”所产生的万物。
4、塞其兑,闭其门:兑,指口,引伸为孔穴;门,指门径。此句意为:塞住嗜欲的孔穴,闭上欲念的门径。
5、勤:劳作。
6、开其兑,济其事:打开嗜欲的孔穴,增加纷杂的事件。
7、见小曰明:小,细微。能察见细微,才叫做“明”
8、强:强健,自强不息。
9、用其光,复归其明:光向外照射,明向内透亮。发光体本身为“明”,照向外物为光。
10、无遗身殃:不给自己带来麻烦和灾祸。
11、袭常:袭承常道。
《德经·第五十二章》评析
本章是继四十七章后再次论述哲学上的认识论问题。老子认为,天下自然万物的生长和发展有一个总的根源,人应该从万物中去追索这个总根源,把握原则。人们认识天下万物但不能离开总根源,不要向外奔逐,否则将会离失自我。在认识活动中,要除去私欲与妄见的蔽障,以真正把握事物的本质及规律。
在本章中,老子又一次使用了“母”、“子”这对概念。在这里,“母”就是“道”,“子”就是天下万物,因而母和子的关系,就是道和万物;理论和实际;抽象思维和感性认识;本和末等关系的代名词。张松如认为“所谓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正是把概念形成的理论证明,当作对具体事物认识的方法了。西周以来,中国已经产生了例如五行说那样原始、自发的唯物论。当老子第一次试图把那种元素化的‘物理性形式’推进到更高阶段的理论性的形式时,他的理论形式的唯物主义思想,也因受到了历史与科学条件的限制而表现出某种不成熟性,这种不成熟性,反映到更为复杂的认识论领域中来,就很容易带上一种以‘道’观物的特点。这是老子在认识上失足落水的一个重要原因。”(《老子校读》第301页)我们基本上同意这种观点,但又认为老子的确是强调抽象思维,对抽象思维和感性认识的关系讲得不够清楚,这是我们从本章内容中所得知的,不过不能把这一点加以夸大,相反,我们感到,老子对这个问题的论述引用了辩证的方法,他的“知母”、“知子”的观点是老子哲学思想的精华之一,不仅在春秋末年甚至在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其思想水平是许多哲学家所不及的。本章的言外之意在于,世人都好逞聪明,不知收敛内省,这是很危险的事情,他恳切地希望人们不可一味外露,而要内蓄、收敛,就不会给自身带来灾祸。
《德经·第五十二章》赏析
这一章讲在立身处世中复归于大道的方法,并阐释了道为天下万物之母的道理。
先来看一下本章的开头:“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老子认为,天下万物都有一个开始,而这个开始就是所谓的道。所以,我们可以把道比作生养万物的母亲,而把万物比作道的孩子。尽管世间任何一种事物都是道的“孩子”,但是它们各有差异,有好坏之分,这就好比同母的兄弟,既有孝敬双亲的,也有违背孝道的,而违背孝道的人必定会遭到谴责。在这里,老子以母子关系来比喻道和天地万物的关系,目的在于希望我们要像孝敬父母一般遵循大道的德行,只有这样才是合乎了大道,也只有这样才能“没身不殆”。
我们再分析一下中间部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兑”在《易经》的八卦里作“口”解;我们在这里解释为口耳鼻,泛指与外界相通的器官。关于“勤”字的意义,一般人当作“觐”解,“觐”是“见”的意思。所以这句话可以解释为把自己的感觉器官口耳鼻全部都关闭起来,把自己的心门也封闭起来,一辈子不见任何人和事物了。老子为什么要说这样的话呢?下面我们就具体分析一下。 在前面的章节中,老子曾提到过“五色”、“五味”和“五音”,并指出它们对人是有危害的,这种危害表现为可以直接导致
人们目盲、耳聋、口爽。既然五色、五味、五音会危害人类,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极力追求它们呢?在老子看来,这是由人类的本性决定的。人生而具有私欲,有了私欲就要与别人争夺,所以老子才会在《道德经》中多次申明人们应当克制欲望。而老子所说的“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并不是让我们像死人那样不睁眼、不呼吸、不听声音,这只是一种夸张的说法,日的在于告诉人们外界所带来的种种危害。因此,人们必须要遵守大道的德行,不要妄想和妄为老子在这里要人们堵塞五色、五味、五音进人身体的通道,这里的堵塞并非不吃、不看、小听,而是要堵塞诱惑人们灵魂堕落的通道。如果不堵塞满足欲望的通道,人们就会受到惩罚。
“见小曰明,守柔曰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从细微处觉察事物之理叫作明,能守持柔弱叫作强此句话有领起下文的作用,“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袭常,”在本章的最后,老子又指引我们去追寻大道。任何人都知道母亲的怀抱是最温暖的,任何人也都希望投入母亲的怀抱,因此老子顺了我们的心愿,为我们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