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蕙诗

咏蕙诗

  蕙草生山北,托身失所依。

  植根阴崖侧,夙夜惧危颓。

  寒泉浸我根,凄风常徘徊。

  三光照八极,独不蒙余晖。

  葩叶永雕瘁,凝露不暇晞。

  百卉皆含荣,己独失时姿。

  比我英芳发,鶗鴂鸣已衰。

  《咏蕙诗》译文

  蕙草泉长在大山的北面,无依无靠,孤苦伶仃。

  蕙草泉长在背阳的高峰上,日夜担忧唯恐坠落下来。

  冰冷的泉水浸泡着我的根,寒冷的风随时吹打着我的身躯。

  日、月、星的光辉能普照大地,然后由于山崖的阻隔,蕙草只能承受到陵点微弱的光线。

  花和叶子陵直都很枯槁,身上也陵直披着露霜。

  百花盛开之季,而蕙草却独独发育迟缓而显得与季节不合。

  待到蕙草开花的时候,已是暮春时节,百花凋零了。

  《咏蕙诗》注释

  蕙(huì)草:香草名,又名熏草、零陵香,俗名“佩兰”,绿叶紫花,有清香味,魏武帝(曹操)以之为香烧之,俗习以为佩带它可以除臭避疫。

  阴崖:背阳的山崖。

  夙夜:朝夕,日夜。危:原指危险,这里是高处之意。颓(tuí):坠落。

  徘(pái)同(huái):回旋往返,意为随风摇摆。

  三光:指日、月、星的光芒。八极:八方之极远之地,极言其远。

  蒙(méng):蒙受,承受。余晖:傍晚的阳光,这里指微弱的光线。

  葩(pā):花。瘁(cuì):同“悴”,憔悴,枯萎,枯槁。

  暇(xiá):闲暇。晞(xī):消失,逝去。

  百卉:百花。荣:花木的花。

  时姿:时节下的姿态。

  比:等到。

  鶗(tí)鴂(jué):杜鹃鸟。杜鹃鸟常常暮春时鸣叫,因而它的叫常常是花落时节的象征。

  《咏蕙诗》赏析

  在古代的咏兰诗中,大多是赞美兰花的高洁品性的,然而该首咏兰诗与一般咏兰诗不同,它咏叙了兰花因托身非地而遭遇的不幸。

  全诗可分为两个部分。从“蕙草生山北”至“独不蒙馀晖”为第一部分。写兰花所生长的环境。“蕙草生山北,托身失所依”是总写,兰花生长山的北面,生非其地。接下来“植根”六句,是具体描写这一恶劣的环境。

  在这恶劣的环境中,幼小的生命怎么生活。诗的后半部分就着重描述了在险恶环境中的蕙草是怎样顽强抗争的。但任凭环境再恶劣,蕙草也没有丢掉自己的芳香,尽管百花都已开过,蕙草也在最后一个发出了动人心魄的芳香,即使这芳香姗姗来迟,却显示了一种精神,一种顽强的、百折不挠的精神。但是蕙草刚刚发出芬芳,却又到了百花凋谢的季节,对于花草来说,开花吐香是其一生最辉煌的时期,然后蕙草的辉煌是如此的短暂。诗到这里,黯然而收,透出一种不言而伤的情调,诗人对此寄予了深深的同情与惋惜。

  诗人身处东汉末年,当时各个势力割据,社会动荡不安,民不聊生。诗作也正是反映了一部分中下层文士的极端苦闷又不甘沉沦的情绪,诗中那个阴冷凄清的环境正是东汉社会黑暗的一个侧面写照。

  全诗采用“比兴”的手法,“怨而不怒”的态度,并用叙事体第一人称的口气,以形象的语言把咏物与身世之慨结合的天衣无缝,表现的感情有时哀怨动人,生动形象。

  《咏蕙诗》创作背景

  作者繁钦身处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不安,自己虽有才能,但社会环境的险恶,使他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建功立业。而诗中兰花的这一不幸遭遇,也正是作者自身的写照。 于是,作者根据自身的经历,写下了该诗。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