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际疏星趁马,帘昼隙、冰弦三叠。

天际疏星趁马,帘昼隙、冰弦三叠。

  县花谁葺。记满庭燕麦,朱扉斜阖。妙手作新,公馆青红晓云湿。天际疏星趁马,帘昼隙、冰弦三叠。尽换却、吴水吴烟,桃李靓春靥。

  风急。送帆叶。正雁水夜清,卧虹平帖。软红路接。涂粉闱深早催入。怀暖天香宴果,花队簇、轻轩银蜡。更问讯、湖上柳,两堤翠匝。

暗香·送魏句滨宰吴县解组分韵得阖字

宋朝 吴文英

  《暗香·送魏句滨宰吴县解组分韵得阖字》译文

  吴县如今繁荣似锦,究竟是谁的功劳?县令魏庭玉也。想当初,魏庭玉未来时,县中连县衙内也是杂草丛生,一片荒凉,县府大门甚至因损环而斜掩着,正是满目破败景象。吴县经过魏庭玉的不懈整顿,如今已重新昌盛繁华,县衙也修葺一新,红花绿叶郁郁葱葱。如果魏庭玉你要离任而去,那么还是趁着东方泛白,星稀之时早早离开为妥,因为你听听,在县中百姓家的门缝、帘隙中,正在泄露出再三挽留你的《阳关三叠》的琴声啊。吴县如今拥有的好山好水好风光,都是你魏庭玉勤政的丰硕果实啊。

  魏庭玉乘船归去,一路上有顺风相送。途中还可以看到月夜时雁落水滩和虹桥平贴卧于水面的自然美景。在不知不觉中接近了自己繁华的故乡。希望魏庭玉能再次题名宫闱,早早入朝为官。那时又可以胸藏皇上御赐的宴果,在歌舞队的簇拥下,燃烧着宫烛风光地回府去。到那时你在朝为官,我就可以来信询问老友,京城西湖湖岸周围种着的柳树怎么样了?

  《暗香·送魏句滨宰吴县解组分韵得阖字》注释

  暗香:词牌名,姜夔自度曲,又名“红情”“绿意”“红香”“晚香”。正体双调九十七字,前段九句五仄韵,后段十句七仄韵。此词为变体双调九十七字,前段九句五仄韵,后段十句七仄韵。吴文英此词虽用姜夔此牌,但音调有变,姜词用仙吕宫,此词用夷则宫。故押韵处亦稍有异。

  魏句滨:即魏庭玉。《阳春白雪》集:“魏句滨,名庭玉。”《苏州府志》:“吴令魏庭玉,宛陵人(今安徽宣城),嘉熙四年(1240年)任吴县令。”又《宁国志》:“句滨在府城东,此是以其人籍贯称之。”

  宰:称县令为宰官。吴县:古县名,在江苏省无锡东南,太湖东岸。春秋时为吴都姑苏,秦置吴县,历代沿袭。又称苏州。

  解组:解去官印,辞去官职。与解绶、解印同。

  县花:化用庾信《春赋》:“河阳一县并是花”诗句,原意是潘岳为河阳县令,满县皆栽桃花之事,后指栽桃种李之意,在此词中指修葺县门,以表示有政绩。

  满庭燕麦:形容庭院荒芜。引用刘禹锡《再游玄都观·引》:“道士手植仙桃满观,如红霞,遂有前篇,以志一时之事。旋又出牧。今十有四年,复为主客郎中,重游玄都观,荡然无复一树,唯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

  扉:门扇。阖(hé):关闭。

  青红:油饰。湿:未干。

  疏星趁马:指天上的驿马星。引用《魏书》:“容城县令徐路善占卜,因事系冀州狱。别驾崔隆宗去狱中慰问。徐路曰:‘昨夜驿马(星)流(转),计(算)赦(免)即时应至。’”马,驿马。

  帘昼:一本作“画帘”。

  冰弦:清音。三叠:古送别曲《阳关三叠》。

  靓:脂粉妆饰。靥(yè):酒窝。

  帆叶:指帆,代船。

  雁水:代指秋水。

  卧虹:指桥。

  软红:代指秋花。

  闱(wéi):主要用来指古代宫室两侧的小门,或者后妃居处,和宫廷有关。

  轻轩:轻车。轻,一本作“轾(zhì)”。蜡:一本作“烛”。

  翠帀(zā):树木环绕。帀,同“匝”,意即周围。

  《暗香·送魏句滨宰吴县解组分韵得阖字》赏析

  《暗香·送魏句滨宰吴县解组分韵得阖字》是宋代词人吴文英为魏庭玉离职而作的一首饯别词。此词上片赞扬魏庭玉治吴县有功;下片祝愿魏庭玉能上调京城,再次从政,抒发惜别之情。此词时空变化快,虽脉络井井,然用潜气内转法,不用或少用过渡词语,多化用典故造新词。

  发端“县花谁聋”一韵,以设问句开篇,引人注目,言县令魏庭玉到职后县衙修葺一新。词题为“送”,却先从“到”入手。此为逆笔。“记满庭燕麦”一韵,化用刘禹锡《再游玄都观》典,逆笔写魏庭玉来之前,县内荒芜,衙门颓坏。“朱扉斜阖”言县衙门颓毁关闭。“妙手作新”一韵,又转笔写到魏庭玉来后,赞其将县衙修葺一新,真是“妙手”。“青红晓云”言油饰如晨霞,扣住此韵中的“新”字,与原来的“朱扉斜阖”反衬,此中暗寓了政绩。“湿”字写油饰未干,表明时间短暂;接着一个转笔,写到“天际疏星趁马”一韵,言眼前魏庭玉解去官印,大家为其设宴弹清弦,唱阳关三叠曲,为其饯别送行。“天际疏星趁马”化用魏时容城令徐路占卜的故事。驿马星应夜间流转,词中却言其白昼穿帘而过,此为反常。此喻魏庭玉有政绩反而解去官印,实在令人不解。“尽换却”一韵,逆笔写到魏庭玉在吴县的政绩,承“妙手作新”而展开,言其使吴县地区桃李竞放、一派春色。“吴”字连用二个。表现吴县处处。“水”“烟”写江南吴县的春日景色。与“桃李靓春靥”呼应。“靓春靥”以拟人法,形容吴县春色之浓犹如女子修饰得很美的笑脸。这里的春色满园,比喻魏庭玉的政绩可嘉。

  下片,写其去官返乡。“风急”一韵,祝其返乡时一路顺风。“正雁水夜清”二韵,描绘水路之景,设想出发时,正是秋水清澈,彩桥映照,秋花满路。“卧虹平帖”不仅修饰彩桥平稳,而且侧写出秋水的清澈明净、汤汤溢满。“涂粉闱深早催入”一韵,从眼前尚未出发,设想到不久返乡时的情景。“涂粉”句,写其回家后,闺中妻子打扮得整整齐齐,早早地等其回来,“怀暖”句,写妻子以鲜花、美景为其设宴接风,使其心怀感到温暖。“花队簇”一句,写乡亲们也都热烈地欢迎其返乡。“更问讯”一韵,又转笔写到眼前送别。但以景语出之,言两堤垂柳蓊郁环绕,摇曳多情,频频问候,依依不舍,此以景结情,余音袅袅。

  此词结构颇具特色,时空变化快,虽脉络井井,然用潜气内转法,不用或少用过渡词语,故有“不过是一些破碎的美丽辞句,决不能成为整个的情绪之流的文艺作品。”(胡云翼《宋词研究》)之讥。但细加分析并非如此。首韵写魏庭玉来任后的修葺一新。二韵,逆笔写魏庭玉来之前的县内荒芜景象。三韵,又转笔写到魏庭玉来后“妙手作春”面貌一新。四韵,再转笔写到眼前被解官,众人为其送行。五韵,又逆笔写其来吴县后的政绩如“桃李靓春靥”,暗示出将其解官去印之不当。过片,六韵,转笔,祝其一路顺风,归返乡里。七韵八韵,想像其走后路上风光。九韵,想像魏庭玉回乡后的情景,十韵,转笔,又回到眼前,写送别。

  此外,化用典故造新词多,如“县花”化用庾信《春赋》典,由栽桃种李,转为修葺县门。“燕麦”用刘禹锡《再游玄都观·引》典,表达荒芜之意。“疏星趁马”反用魏人徐路典故,但此典用得较冷僻,人不易晓。另外代字多,如“雁水”代秋水,“卧虹”代桥,“冰弦”代清音等等。

  《暗香·送魏句滨宰吴县解组分韵得阖字》鉴赏

  《暗香》,本姜夔自度曲,作“仙吕宫”。其小序云:“辛亥之冬,予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援简索句,且徵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见《白石道人歌曲》卷四)。后张炎用咏荷花荷叶,更名《红情》、《绿意》。双调,九十七字,前片九句五仄韵,后片十句七仄韵,例用入声部韵。前片第五字,后片第六字,皆领格字,宜用去声。梦窗此首词亦仿姜词用入声部韵,只是用韵较宽,占十五、十七、十八、十九四部韵。存此,供参考。 

  《阳春白雪》集:魏句滨,名庭玉。《苏州府志》吴令魏庭玉,宛陵人(今安徽宣城),嘉熙四年(1240)任。又《宁国志》句滨在府城东,此是以其人籍贯称之。魏庭玉任吴县在嘉熙四年前,其解组在淳佑三年(1243)后矣。“解组”,去官也。韦应物诗:“解组傲园林”可证之。此词是魏句滨从吴县县令任上离职,词人的送别词。 

  “县花”三句,赞魏宰之勤政。开句一声断喝,吴县如今繁荣似锦,究竟是谁的功劳?反问句不答自明,魏宰也。想当初,魏宰未来时,县中连县衙内也是杂草丛生,一片荒凉,县府大门甚至因损环而斜掩着,正是满目破败景象。今昔对照,更觉魏宰功劳匪浅。“妙手”两句,承上述政绩。言吴县经过魏宰的不懈整顿,如今已重新昌盛繁华,县衙也修葺一新,红花绿叶郁郁葱葱。“天际”两句,述吴县百姓对魏宰的留恋。此言如果魏宰你要离任而去,那未还是趁着东方泛白,星稀之时早早离开为妥,因为你听听,在县中百姓家的门缝、帘隙中,正在泄露出再三挽留你的《阳关三叠》的琴声啊!“尽换却”两句,言吴县如今拥有的好山好水好风光,都是你魏宰勤政的丰硕果实啊。上片赞魏宰治吴有功。 

  “风急”五句,设想魏回家路上情景。言魏宰乘船归去,一路上有顺风相送,途中还可以看到月夜时雁落水滩和虹桥平贴卧于水面的自然美景。在不知不觉中接近了自己繁华的故乡。“软红”,指软红尘,即繁华之地。苏轼有诗:“软红犹恋属车尘”。自注:“前辈戏言吾:‘西湖风月,不如东华软红香土’。”“涂粉闱”三句,是词人祝颂辞。希望魏句滨能再次题名宫闱,早早入朝为官。那时又可以胸藏皇上御赐的宴果,在歌舞队的簇拥下,燃烧着宫烛风光地回府去。“更问讯”两句,词人的话。“帀”,匝的异体字,意即周围。言到那时你在朝为官,我就可以来信询问老友,京城西湖湖岸周围种着的柳树怎么样了?西湖中有“柳浪闻莺”、“苏堤春晓”等景,所以词人以柳色借代西湖风光也。下片祝愿魏句滨能上调京城,再次从政也。

  《暗香·送魏句滨宰吴县解组分韵得阖字》创作背景

  《学校门》:“吴县学,嘉熙四年(1240年)知县魏庭玉、主学孔晔始为修葺。”《苏州府卢志》:“淳祐三年(1243年)魏庭玉重修饰,尤为壮丽”。知魏庭玉任吴县在嘉熙四年(1240年)前,其解组在淳祐三年后。又知县厅东有勤清堂,魏庭玉建,故词有“妙手作新,公馆青红”语。又据杨铁夫《吴梦窗词笺释》:“淳祐三年秋冬之交,梦窗即去职迁杭。……其送句滨所作词,玩柳堤‘翠匝’,‘雁水夜清’句,其在夏秋之际乎?”知此词是魏庭玉从吴县县令任上离职时吴文英所作的饯别词,创作时间在淳祐三年后。